(宋殿胜 柳国增)在河南省军区郑州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有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兵 —— 姚应仕。他的人生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荣耀。
姚老曾参加抗法援越战争,战功卓著,荣立三等功,还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如今,虽已九十三岁高龄,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 初见姚应仕老人,在宁静的干休所内,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落下片片斑驳光影。记者怀着崇敬之情,踏入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地方。姚老身着整洁的旧军装,虽岁月在衣服上留下痕迹,却仍能看出曾经的笔挺。他胸前的一枚枚勋章闪耀着光芒,那是他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荣耀。姚老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如岁月雕刻的地图,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沉稳。 姚老缓缓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声音虽有些沙哑,却充满力量。他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他说,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的身影从未在他的记忆中消失。他们用生命书写了革命历史,每一滴鲜血都铸就了今日的和平。现场的人们静静地聆听着,心情沉重,仿佛也被带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 讲到动情之处,姚老的眼眶湿润了。他告诉记者,他经常梦见那些牺牲的战友,在梦里,他向他们诉说着祖国的强大,告诉他们如今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们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战友的思念和对祖国的自豪。 在这个安静的干休所里,姚老的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姚老的一生,豪情满怀,奉献不止,铸就了不朽的军魂。干休所的同志们与姚老朝夕相处,对他的事迹了如指掌。政委李谦讲述了姚老在 2024 年 8 至 9 月份向组织的两次汇报。第一次汇报中,姚老感慨地说:“‘盛年之中,增寿即减寿’。我现已年过九旬,争取百年大寿虽合乎常情,但并非我孜孜以求的目标。在生命的尽头,我深感遗憾的是,因年龄所限,恐难见证建国百年成就社会主义大国的盛况。作为一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老战士,活着当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离世后,也要为人民献身,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也得到了家属子女的理解支持以及门诊同志的指导。” 姚老向组织提出了几点请求:在病情处于最后阶段且无希望时,请勿进行抢救,以保留尊严,节省药物资源;若身上器官可被他人利用,果断捐献;若遗体对医学有价值,如用于教学、标本等,毫不犹豫地送给有关单位;离世后无需花圈和告别仪式,让他静静离去。这是姚老与患难与共的老伴的共同心愿。 追寻岁月的痕迹,回眸曾经的历程。在干休所荣誉室里,为每一位老同志制作的 “红色历史档案” 中,我们看到了关于老兵姚应仕最全面的资料。所长宋殿胜介绍说,第一次听姚老讲述经历时,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作为干休所所长,在干休所温馨的会议室里,迎来了与姚应仕深入交流的珍贵时刻。会议室布置简洁而庄重,走廊墙上挂着一些反映军旅岁月的照片,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地面上,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宁静。当姚老走进来时,他那挺拔的身姿和坚毅的眼神立刻吸引了宋所长。宋所长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赶忙迎上前去,搀扶着他坐下。宋所长深知,即将听到的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内心既激动又有些忐忑,激动是因为有机会聆听英雄的故事,忐忑则是担心自己不能完全领略其中的深刻与伟大。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姚老的声音和他即将展开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宋所长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聆听,用心去感受,将这段宝贵的记忆珍藏并传承下去。 姚老 1932 年 5 月出生于湖北汉阳,自幼便立志参军报国。1938 年至 1945 年,在日寇统治下,他过着亡国奴的生活。武汉的抗日救亡运动声势浩大,抗日救亡歌曲深深印在姚老的脑海。姚老的二姨夫是空军飞行员,在保卫昆明市的空战中壮烈牺牲。姚老回忆起小学时的老师、参与募捐等救亡活动以及目睹日军暴行的经历。这些苦难的岁月,在他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1947 年,15 岁的姚应仕在黑暗统治和家人、老师的影响下,参与了反对国民党的 “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运动,并见证了 “六一惨案”,对国民党反动政权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初步树立了改变社会不平等现实的志向。1949 年,武汉解放后,姚老报名中原大学政治系,接受革命理论和人生观教育。同年 9 月,他被选调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抗法援越,投身 “越南密战”。1952 年,从军委工程技术学校毕业的姚应仕被调入越南工作顾问团电讯队。“那时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通信线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他们日夜坚守,确保每一条信息都能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每一次听到耳机里传来的指令,都感觉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姚老的声音虽有些沙哑,但充满着力量,仿佛能让人看到当年那个年轻而勇敢的战士,在战火纷飞中为了胜利而拼搏的身影。他面临的第一关是在三个月内掌握法、越语言,他全力以赴,按期完成任务。此后,他凭借学习外文的经验,掌握了多门语言,并培养了继任者。在开赴越南战场的送别会上,他被嘱咐要做无名英雄,严守党的机密。在 “越南密战” 那充满硝烟与隐秘的战场上,姚应仕身处情报战线的关键位置,每日都沉浸在处理对敌斗争的核心机密工作之中。他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复杂多变的情报环境中抽丝剥茧。每一份情报的分析和处理,他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他深知这些核心机密关乎着战友们的生命安全和战斗的胜负走向。在无数个日夜,他与时间赛跑,对海量的情报进行精准筛选和解读,成功为部队提供了多次关键的情报支持。例如,在一次关键战役前夕,他通过对敌方通信密码的艰难破解和情报整合,准确判断出敌人的战略部署和进攻方向,使得我军能够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并制定出有效的反击策略,从而避免了重大损失并为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突出贡献让他荣获战功。他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现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党组织的认可。在战火与使命的考验下,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熠熠生辉,经过组织的考察和自身的不懈努力,1953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队伍中的先锋力量。因其在 “越南密战” 中为部队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优异成绩,他有幸受邀参加总参三部全国部庆大会。在大会上,见到了多位党政军领导和情报界精英。他满怀自豪与激动,回顾自己在战场上的日日夜夜,深感这份荣誉的分量。他明白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奋战在隐秘战线战友们的褒奖。这次经历激励着他在未来继续为国家的情报事业和国防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将那份在战场上锤炼出的精神传承下去。会后,他参与了总参三部筹建计算机的工作。1969 年,在文革混乱时期,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 “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称号。 老兵奔赴新疆贡献力量。记者采访姚应仕家人时,他的家人告诉记者,在 70 年代,“国家号召去建设新疆,姚老毫不犹豫地带着全家奔赴那片广袤的土地。新疆的天那么蓝,地那么广。他们住简陋的帐篷,吃着简单的食物,但心中满是建设祖国的热情。他们一砖一瓦地盖起了房屋,一锹一锹地开垦着土地,看着新疆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姚老干过多种工种,深入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他向农垦部队的同志们学习,克服艰苦条件,学习各种业务管理。他以 “一把推子和一根针” 为桥梁,接近群众,为他们服务。这些故事不仅是老兵的个人经历,更是国家发展历程中的生动写照,激励着后人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老兵的往昔,充满惊险与传奇。在采访姚应仕本人时,记者了解到年轻时的姚老,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似铁。他曾肩负起运输雷管这一极其危险的任务。他踏上那辆装着雷管的车,深知责任重大。道路崎岖不平,车辆在行进中剧烈晃动。雷管箱随着颠簸开始有了滑动的迹象,一旦滑落碰撞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没有丝毫犹豫,他解开上衣,将雷管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放置在自己的肚子上。粗糙的雷管箱外壳抵着他的肌肤,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沉甸甸的重量以及潜在的巨大危险。但他的眼神坚定而无畏,双手如同铁钳一般稳稳地箍住雷管箱。车辆在扬尘的道路上飞驰,穿越山林时,树枝刮擦着车身,发出令人紧张的声响;行驶过狭窄的小道,一侧是陡峭的山壁,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可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雷管安全送到目的地。一路上,他的身体随着车辆晃动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腹部被硌得生疼,但他咬牙坚持。经过漫长而艰险的路途,他到达了指定地点。当他把雷管安全卸下的那一刻,他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姚应仕用自己的果敢、坚毅以及对使命的忠诚,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事迹永远被铭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老兵的师者之路同样令人钦佩。记者在采访干休所老阿姨郭淑华时了解到,姚应仕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历任学员、科员、参谋、科长、副处长、副主任、教员、讲师以及原信息工程学院四系副教授等职务。在院校工作时,自 1982 年任教以来,姚应仕共授课 2000 多课时,注重培养学员思想修养和学习作风,发表多篇论文,指导学士学位论文,还帮助校对翻译稿、翻译书籍,分别获得学术论文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1988 年离休后,他仍发挥余热,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撰写论文,研制高安全度器件,被总参破格评为副教授,被参政批准为先进离休干部。在教学中,他把自己在军队里学到的自律和坚持传递给学生。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等待学生们的到来,就如同在军营中等待吹响集合哨。他的课堂纪律严明又不失活泼,他会用军队里的故事来教导学生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姚应仕还注重品德教育,他常给学生讲述战场上战士们的英勇和忠诚,让学生们懂得诚实、正直和奉献的意义。在他的教导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茁壮成长,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校园里延续着军人的荣耀,为培养祖国的未来之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老兵为一流干休所建言献策。在第二次汇报中,姚老围绕干休所党委工作报告及8月《人民论坛》杂志的一篇重要文章“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经验展开深入思考。他从被保护、照顾和服务的角度,谈及对干休所工作的感受与改进建议。姚老以干休所 “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责任分包” 网络图为例,肯定了干休所的创新进展,并对照顾他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激之情。同时,姚老希望干休所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有战略定力,又要有行动自觉,为锻造一流干休所开创新局面。 姚应仕,这位传奇老兵,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忠诚与奉献,他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编辑:石慧 校对:甜甜 统筹:永安 |